杜甫:人皆视我白发愁容,尚知我年少与情深,破屋笑听雨?
引言
叛军突起,长安陷落,百姓流离,目睹都城萧落景象,身处被俘逆境,一位诗人忧愤悲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绝句。感时伤怀、溅泪惊心的诗人尚且不知,在百年后他将如何被提及,在时光流转千年之后的今天,他又如何被推崇、被赞颂、被怀念,同时,如何被忽略。
世人冠"诗史"之美名于其诗,触动于他"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感叹于他悲悯苦难的诗篇。世人尽知"老杜"之家国情怀,知其悲天悯人的大义之心,知其后半生流离悲苦。所以他们笔下的杜甫只存白头霜鬓,他们眼中映出的是破败茅屋,他们口中的杜甫"不曾年轻"。多少人曾知晓,杜甫,杜甫其人,也曾少年恣意,也拥有不变的爱情,有苦痛中乐观的心态。多少人掀开历史的帷幕,除去沉重的历史悲叹,仔仔细细再端详杜甫,杜子美其人?
一、遥想当年,意气风发自有时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当我们读到"八月风高秋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贫苦萧瑟,当我们读到"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晚景凄凉,我们可以想象出杜甫曾经作为一个寻常大户人家优越环境下顽皮公子的过往吗?
展开全文
出身于官吏之家,杜甫的祖父是被世人称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在当时也是有名有位的人物之一。青少年优渥的家庭环境培养了杜甫顽皮好动的性格,八月份树上的梨子、枣子成熟结果,他"一日上树能千回",摘果、玩耍,这是多么可爱自然又寻常的少年性情!想必离开家乡瑶湾后,思乡回忆时,杜甫也是怀着无奈而好笑的心情记录下这件少年往事的吧。
少年的杜甫曾受到过浓厚的文艺氛围的熏陶,"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氏弟子一舞给杜甫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岐王宅里一闻李龟年的歌声,便在江南美景的落花时节再次相遇,尚且记得而发感慨。另有吴道子之名画,都在杜甫心中留存而后咏叹诗歌而再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心中何尝不怀有李白之浪漫情怀,对美好追求与之呢?
只因"李杜"之绊,世人好将杜甫与李白作沉郁与飘逸之比,又可知杜甫曾同"诗仙"太白并无两样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生于仕宦之家,正值开元之盛世,欣欣向荣,人情甚美。将及弱冠之年的远行,是杜甫一生最为潇洒自在的少年游。少年早慧、曾为了读书废寝忘食的杜甫在十四、五岁之时便已被赞许有班固、扬雄之风,山河壮丽,明秀美景,如何不得行万里路以慰此心壮志?
王谢风流,轻靴衣裘,是奢华恣意的游历。丛台驰马,青丘冬猎,呼鹰逐兽,飞雪云冈,精通骑射,快意游玩"十五好剑术"的风采何曾只属一人?杜甫在游历中结识张阶、苏源明、高适等一众好友,更与名满天下的李白相遇同行相往,何其快活!山河秀丽,国泰民安,亲身游历,亲眼所见,杜甫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此刻怀中尽是少年风流,昂扬而上。
潇洒自在的快活时光,堪堪也过了他半生,这半生的恣意飞扬,如何应当被后二十年的悲苦而尽数掩埋,少为人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一生的志向,也是一生的遗憾。少年豪情便许下凌云之志,只是时逢不利,辗转余生。尽管在风雨飘零中,遥想当年,意气风发时,又何尝不是曾最自由而真实的杜甫。
二、 款款情深,余生不改
而立之年,杜甫归于东都,在首阳山下与十九岁的司农少卿之女杨氏成亲,开始了三十年的相濡以沫。天宝四年的应试落第,求仕无门令一腔热血的杜甫穷困潦倒,生计也成为困难。此后经历数番波折为求官谋生,滞留长安十年,沦落到领取官府救济的地步,妻子仍旧无怨追随,但他迫不得已将妻儿送去寄居。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当朝廷的任命书终于送至手中,满怀希望的杜甫连夜跋山涉水,探视日夜思念牵挂的妻子。却又在门口得知小儿饿死的噩耗,潸然泪下。这一声"老妻"唤的何止是亲密的妻,更是对无能的自己让她在艰苦贫困的生活中过早衰老容颜的深深的愧疚与怜爱。这又何尝不是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体现?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 双照泪痕干?
中国夫妻之相处,唯有离别患难时,其怀念之深厚可见。在困苦的年代,杜甫与妻儿分离之时不在少,但他始终不忘家中妻子,思念着亲人。杜甫思念妻子所作的《月夜》,最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款款深情。
我与你分离,我在明月清辉下想你,可我的想念我自己承受,你那边可还好吗?你一闺中女子,孩子尚小不能理解你的情感,只能孤单一人望着月亮,思念我吧?夜深了,露水打湿你的鬓角,露在外面的手臂为寒凉所侵。你脸上的泪痕何尝不牵动我的心!
山河破碎,丧乱流离,杜甫眼中的妻子仍然是美丽的闺阁少女,怀着相思的哀愁。而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以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表达暗含,又是对妻的爱怜和内疚。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常见到他口口声声"老妻",焉知在他的心底,自己的妻不是最美丽动人的女子?
当代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下意识望去的人,就是他喜欢的人。在获得捷报喜讯时,杜甫第一个分享的便是自己的妻子,原本愁眉苦脸的妻展开笑颜,"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又何止是对面的妻子呢?一句不言爱情,感情却从诗句里溢出来,让他人看了也为之会心一笑。
分散时思念,困苦时心疼和愧疚,也有战乱重逢的相对无言。而安定生活的少陵野老也时不时在诗中戏提自己的"老妻"。画纸为棋,针做钓钩,昼乘小艇,平常生活的情趣,描写的一举一动,都是数十年来对你的情意。
几近碎碎念的杜甫,似乎无时无刻不挂念着自己的"老妻",苦念你,甜有你,一生相伴都是你。在那个男女地位极其不平等的封建年代,杜甫给予了妻子足够的平等和尊重。在纳妾寻常的年代,杜甫也真正做到了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口口声声的"老妻",是比沧海巫山更为真挚的白头偕老之情。
三、作乐在此时,几曾只余伤悲
读诗,仿佛杜甫是个悲愤又无可奈何、被儿童欺负拆屋、在烽火中白了发又愁掉了发的凄惨又计较的老人。但是苦难并没有填满他的生活,悲痛也从未埋葬他的希望。少年风采从未从他的身上褪去。虽然依旧穷困,房屋依旧残破,但他在枯寂的生活中,也能奏出清脆的乐声。
他抬头看月亮,就想起故乡的月亮,想起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雁声中思念故土,思念曾经的亲人。那年在故乡一天上树七八回的顽童,梨花枣子的香气就在回忆中浮现蔓延。居于破旧的处所,冷硬的布衾,床头漏雨的环境,也没有妨碍他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传说所言,杜甫家中来访客人而无甚可招待,于是用鸡蛋、韭菜、豆腐做菜,吟出这一首绝句。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我们其实可见他的生活在中仍然有苦中寻欢的乐趣。
尽管国家依旧战乱,百姓生活依旧艰辛,但看见袅袅炊烟,小荷尖尖,听见村里织布,鸟鸣蝉声,杜甫便生出许多的欢喜和希望。潮湿寒凉的雨夜,屋顶漏水,被子被淋湿,头发也被打湿,可他却欢喜地称赞"好雨知时节"。或许这世道也将有如春雨一般的无言滋润,遥看花开满地的城,这便是我的快乐和希冀了。
困苦是外界的打压,可内心明亮的诗人从来不曾放弃希望,苦则苦矣,乐从心来。
总结
也曾鲜衣怒马少年郎,也曾风流恣意天下狂,也曾年少,只是饱经风霜,容颜老去。世人言我不曾年轻,焉知我心中少年意气从未减去?也怀抱风雪中的爱情,愧得未曾许她平淡安稳,好在一生相守不离。如何看我半生尽是悲苦,不知苦中也可寻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少年游山川,中年得爱妻一生不离,虽颠沛流离半生仍不减乐心。是历史美男子,今愿得归少陵,得野趣老死一生。
参考资料:
《杜诗详注》
《旧唐书》
《情圣杜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