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丰景”
烟台融媒9月24日讯(记者 苗春雷)九月,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迎来丰收的季节,他们用欢声笑语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丰收的喜悦“扭”出来
欢快的歌儿唱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开幕式上,群众用自编自演的特色民俗文化表演、鼓乐、秧歌等,表达着内心的喜悦。
“俺都是农民,不会表达,只能通过扭秧歌,把丰收的喜悦扭出来。”音乐一响,欢乐登场,开幕式暖场环节,招远市八音舞蹈队领队刘淑云带领20名队员激情四射,舞出了丰收的喜悦,扭出了农民的风采。
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招远的地瓜……“乡村大集”上,农产品摆得满满当当,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营造着浓浓的喜庆。
“160亩花生,亩产1200斤,已经收了一半。再有十来天,560亩玉米也就成熟了,预计亩产1400斤。可以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招远市锦程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桂玲高兴地说。
展开全文
风景好,心情也好
丰收桥上,花团锦簇,一幅清新悠然的自然风光。
从主会场走过丰收桥,就进入大户陈家村民俗文化街。胶东特色的青砖、灰瓦、白墙,让这座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曾经的泥泞路、荒池塘,经过村里持续不断地规划打造,如今已是树成荫、美如画。
“要说好,没几个村能比得过俺村。”73岁的陈建志在大户陈家村过了一辈子,提起村里的环境一脸的骄傲,“风景好,心情也好,晚上吃完饭,就喜欢在村里到处走走。”
这是烟台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打造省市县三级片区126个,覆盖行政村1185个、人口42万余人、面积2100平方公里。
村子建得好,吸引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子的改变,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更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随着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办成,更多乡村将上演美丽蝶变。
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好热闹啊,周末我也要去大户陈家村看看。”看了丰收节的短视频后,市民高女士兴趣高涨,准备带孩子去“凑热闹”。
丰收节上,丰收的还有人气。无论是现场的观感,还是工作人员的介绍,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
因看好大户陈家村的发展前景,家在城区的姜建启选择到大户陈家村的村办企业工作,并成为村里的“荣誉村民”。一年多的相处下来,感觉自己就是村里人。
像姜建启一样,越来越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扎根村里,仅“85后”就有120名,他们都在村里找到了闪光的舞台。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
大户剧院里,村民自主编排的戏剧定期上演,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也落地大户陈家村。
放眼全市,广大乡村生机勃勃,乡村活力越来越强,村民生活更加富足。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烟台一定能续写更多更精彩的丰收故事。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